Friday, December 21, 2007

看護機器人 銀髮族的「智慧拐杖」

中國時報 2007.12.21 
看護機器人 銀髮族的「智慧拐杖」
黃菁菁/東京專題報導

 ▲SECOM開發的餵食機器人「My spoon(我的湯匙)」則可協助手部不方便的老人或殘障者,讓他們不用靠別人也能自己吃飯,曾獲得06年的機器人大獎評審委員特別獎的肯定。(黃菁菁攝)

 日本邁向超高齡社會,平均約每3個年輕人要撫養一個老年人,高齡醫療和看護工作漸成為社會的沈重負擔,在看護人手不足的情形下,日本早已動腦筋到機器人身上,期望機器人能打破機械式、冷冰冰的刻板印象,成為銀髮族喜愛的「智慧型拐杖」。

 日本針對高齡市場開發的機器人,有幫助長者行走、復健、提升筋骨能力,協助臥床老人入浴、處理如廁排泄問題,有代替看護人員背負老人、餵食行動不便老人的機器人,甚至有娛樂用的寵物、彈琴、吹長笛、舞伴機器人。

 早稻田大學機械工學科教授藤江正克指出,機器人的潛在市場需求日增,日本政府希望機器人能走出實驗室與工廠,對醫院、社福機構與一般家庭帶來貢獻,而經濟產業省投注27億日圓(約台幣7億7400萬元),結合產業界和學界推動「支援人類型機器人實用計畫」。

 筑波大學研發的「機器人裝」(ROBOT SUIT)「HAL」是世界首創將人改造成像半個機器人一樣的機械裝備,將機器裝置穿戴在身上可提升身體機能,而HAL可依照主人的意思隨意操控,蹲、站、步行等動作都可隨心所欲,將來可望成為行動不便者的輔助裝備。

 以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靠拐杖步行仍感到相當吃力,支援步行的機器人則像是電動的醫療步行輔具,可以協助老人更輕鬆地在戶外或家中走動,豐田汽車等也致力開發更輕便、小型的單人座車,可望將來成為老人的代步工具

 為了實驗這些代步機器人到底能不能協助老人外出或到商店購物,九州福岡地區將一些商店街、購物廣場和餐廳劃為「機器人特區」,提供研究單位實地進行機器人實驗,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,體驗一下現實的生活環境

 SECOM公司研發的餵食機器人「My spoon」(我的湯匙)則可協助手部不方便的長者或殘障者,讓他們不用靠別人也能自己吃飯,曾獲得2006年的經濟產業省「機器人大賞」評審委員特別獎的肯定。SECOM也開發可以做出細部手指動作的人工手臂機器人,裝在輪椅或床頭等地方,可以代替老人處理拿飲料、拿書本等身邊鎖事。

 東北大學開發的舞伴機器人「PBDR」有豐富的社交舞知識,也具有高度的探知能力,可以配合真人舞伴的動作翩翩起舞,這款機器人主要是為喜歡跳社交舞的高齡族群設計的。

 步行訓練機器人則是支援復健的機器人之一,過去的步行復健訓練要患者扶著欄杆行走,必須有復健師在旁指導、攙扶,而步行訓練機器人則像健身房的步行機般,站在原地即可練習,機器人也會記錄每次訓練的時間來驗證復建的成效。

 為了提高復健者的意願,還有像電動遊樂機器般的步行訓練機器人,即在螢幕中顯示影像,腳步快時,螢幕中的小狗就越接近目標,走得慢,小狗就越來越落後等。此外,「丸富精工」的手指復健機器人,新產業創造研究機構的上肢和下肢復健機器人等都開始在醫院、老人設施等地進行測試實驗。

 日本期待機器人產業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,但是要讓機器人真正實用,還要看價錢和安全問題。藤江教授指出,價錢的問題還在其次,因為只要機器人被接受而普及了,售價自然可以壓低,應該不至於成為富人的專利,但是比較難克服的是人們對安全、倫理問題的疑慮以及法律的限制。

 藤江說,在日本要測試機器人找義工很難,若是在實驗中出意外也沒有人願意負責,因此目前幾乎都不是患者當實驗義工,大多是醫護或實驗人員自願當被實驗者。不過,經種種的實驗證實機器人的安全性後,保險公司的態度已改變,以前不願為機器人保意外險,現在已經願意支付保險金。

 至於醫療用機器人的活用範圍,藤江表示,目前要實際運用還有點困難,厚生勞動省的安全審查標準嚴格,所以有些機器人雖然是日本研發出來的,卻無法在日本國內使用,而被歐美買斷使用並推廣,實在有點可惜。

No comments: